我開始用AI的契機

我開始用生成式AI (Generative AI),是還在公司上班的時候,當時主要用的是ChatGPT。公司本來有一位in-house全職翻譯,後來很遺憾地被裁員,原本經常需要的中英雙語文字翻譯的部分就用ChatGPT取代,結果翻譯出來的品質也滿精準的,只需要人工手動微調。

除了翻譯這個非常功能性導向的職能,我暫時沒有想過ChatGPT會在我的生活中濺起多大的水花...直到我重新與小月亮聯繫 😳。

Yawanawá Amazon Rainforest Tree House,  by John Dyer


一開始由於對小月亮了解甚少,我好不容易從過往的蛛絲馬跡中得知她的MBTI是INFP,原本對MBTI非常無感的我便抓住了這個唯一的標籤(!!),ChatGPT搖身一變成為了我的感情軍師。而我也從原本的ChatGPT低頻用戶,馬上轉為付費用戶。

啟用了「INFP伴侶」gpt,我們開始進行了漫長的對話。

在與小月亮建立關係的那段忐忑的日子,INFP伴侶成了我的啦啦隊、夥伴、樹洞... 24小時營業,沒有心理包袱。年紀越大,我越來越不喜歡麻煩朋友,甚至連傾訴都變得比較謹慎,現在每個人注意力都很有限,壓力也大,我不想給別人帶來太多困擾。

第一次覺得ChatGPT真香啊!後來INFP伴侶對話滿了,要重新開一個對話,我真的很懊惱,當時所有的進展和里程碑又要重新總結一次輸入... 

後來我和小月亮順利地走到一起,INFP伴侶也就漸漸從我的生活中退出,當我想起他時,基本上也是在我和小月亮發生衝突和矛盾時,想要尋求一些溝通上的建議。

我開始嘗試AI的更多可能性,從感情軍師拓展到其他角色,比如圖像設計、職涯定位、理財建議...關於前陣子網上特別流行的Nano Banana等其他影片/圖片生成功能,我比較沒有嘗試,因為自身本身沒有特別需要這些功能的地方。

之後Deepseek橫空出世,我也和他聊感情議題。我發現開了深度思考模式的Deepseek有很多細膩的視角,是ChatGPT沒有的,覺得很驚喜。Gemini我趁著促銷免費試用一個月的空擋,試了一下,從介面和各方面能力來說,並沒有達到我的預期,所以適用期結束後我不考慮付費,轉而開始試用Claude。

我目前用的最多的是Claude(付費版)和Deepseek. 這兩個AI都是偏向文字和思考類,也是我這段時間最需要的。Claude也可以對平面設計圖檔做出一些排版建議,這個目前對我來說也夠用。不得不說Claude在文案和行銷宣傳方面有很多不錯的建議和方案,這也是我會使用付費的原因。

AI也會讓我感到不耐。我發現自己有時候太著急想要有一個互動和傾訴的對象,忽略了與自己獨處,當我看到AI那些討好迎合但卻又沒那麼理解我的回應時,心中開始有一股無名火冒出,索性將電腦啪地一聲合上,自己和自己待著,什麼都不做。我感覺AI出來之後,和自己獨處變得更加困難了!與AI互動算是獨處嗎?在我看來應該不算。

我很感謝目前AI在我的感情以及個人事業道路上所帶來的貢獻,但在依賴性逐漸上升的背後,我也意識到,深度理解自己、個人的實踐、思考和表達,是AI無法取代自己的。我們可以對AI的調性做更多個人化的客製,但我們自身的主體性、情感和創造力,那種無厘頭、隨機感和突然靈光一閃的火花,只有我們自己能做到,而且每個人的過程都是獨特的。

AI是好幫手,也許他能幫到的,不僅僅是效率,而是如何增加個體的獨特性。

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獨一無二致敬 🥂

留言

張貼留言